今日看点:海安:攀“高”向“新” 科创新城活力勃发

来源扬眼   2023-02-20 23:06:10

在翠鸟新能源科技(南通)有限公司,一座现代化智慧工厂映入眼帘,车间内机器轰鸣,一个个锂离子电池模组源源不断从生产带上“吐出”,呈现出一派生产线上的“好春光”。据公司副总经理蒋伟锋介绍,其首创的CM-GTS产能模块全球快速迁移系统,可以快速实现批量生产。目前,企业在手订单已排至6月份,全年开票销售有望达到6亿元。


(资料图片)

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刚刚过去的2022年,海安创成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1家,净增59家,总数达461家,总数南通第一,在2022中国创新百强县(市)中列第13位,科创新城更加可知可感。

起步就要奔跑,开局就要争先。新的一年里,海安全市上下抢抓先机拼经济,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为导向,更高站位立足本手,下好科创“先手棋”,大力实施“2234”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县(市)。

“2234”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即聚焦“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科技招商”两大重点,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高质量研发平台提升三年行动”,推进“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完善科技金融发展机制”三大改革,力促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提升科技接轨上海层次、提升产学研合作成效、提升科技强农惠农水平。

2月10日,海安高新区工作人员赴上海部分企业实地考察,进展厅、下车间、看研发,精准发力科技招商,双方经过深入交流后,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科技招商是“关键一招”。今年以来,海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招商工作,起草了《海安市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实施意见》,迅速掀起全员全域全方位抓科技招商新热潮,瞄准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努力招引培育一批科创项目、吸引集聚一批科技人才、转移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引进建设一批平台机构,构建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企业集群,不断把创新资源的“密度”转化为创新经济的“浓度”。

“客户有什么需求,我们就能提供什么产品。”南通市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来顺的底气来自于企业厚实的创新“底子”,其自主研发的多个项目不断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拥有千斤顶和配套工具类专利60余项,其中有14项为发明专利。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提速发展,通润汽车从原有客户渠道入手,积极沟通,探索发现了补胎液这个新产品,目前该产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2022年销售额同比上涨10%。

高精尖特企业的实力,也是地区发展的动力。今年,海安以更大力度加强高企培育,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依托五级梯次培育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提高科创载体孵育高企产出率,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申报一批、认定一批”的高企培育机制,确保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5家。

近日,海安市科技局科研机构科负责人组织相关专家来到江苏铁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指导省高性能透明防护新材料重点实验室验收准备工作。“高”与“新”,是海安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必须答好的课题。依托科研院所,海安借“外脑”强“内功”,以科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助推科技成果从“纸上”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去年,浩驰科技与南京大学签约新型智能变色控温节能自清洁薄膜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打破当前国际高端车膜品牌对于国内车膜行业领域的技术封锁,填补我国汽车贴膜领域降温薄膜的技术空白,提升我国在零碳排放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得益于海安始终把与高校科所的无缝对接作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武器’,让科研成果走出了科研院所的‘围墙’。企业通过政府搭建的校企合作平台找到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把技术嫁接给企业,实现共赢。”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海安高新技术研究院院长唐少春表示。

近三年,海安各类科创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14个,合作经费6508万元,累计申请各类专利215件,授权各类专利79件,研发人员总数超100人。

“今年,海安将持续实施高质量研发平台提升三年行动,加强与省产研院对接,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或专业研究所,做精做优科创公共平台,支持优质企业与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共建校企研发平台,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海安市科技局局长任镇说道。

此外,海安还正在推动与杨浦区进行科技专项合作,探索共建创新载体、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技资源融通,以与上海高校院所、科创园区、创投公司的紧密合作,全面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圈,提升科技接轨上海层次。

通讯员 蔡诚

校对 盛媛媛

猜你喜欢